查看原文
其他

明确涉税犯罪边界,增强纳税合规意识丨九派时评

舒圣祥 九派评论 2024-06-27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要减少、防范涉税犯罪,一方面要继续立足于“打”,通过严厉打击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惩处,促使市场主体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也要更多立足于“治”,在制度上、监管上下功夫,做到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使得市场主体不能以身试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月18日发布。明确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有关罪名的理解以及新型犯罪手段的法律适用等,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



税收是纳税人无偿向国家让渡财产,这就决定了税收违法犯罪难以根治。近年来,涉税犯罪依旧呈现多发态势,成为企业合规经营的一大隐患。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一方面是维护国家税收制度乃至经济安全的必须,另一方面也关涉企业合规经营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两高司法解释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既为依法治税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也有利于维护企业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教育和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涉税犯罪案件1.6万余起,破案挽回经济损失37亿元。而全国法院系统,近五年共审结涉税犯罪案件30765件,判处48299人,一大批危害严重、社会关注度高的犯罪分子得到依法严惩,有效维护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检察机关的数据则显示,近五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的危害税收征管案件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总数的0.6%、12%左右。依法打击涉税犯罪,维护公平税收秩序,方能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何谓逃税罪中的“欺骗、隐瞒手段”?此前不仅纳税人不大知情,甚至司法机关也有争议。司法解释首次将签订“阴阳合同”等作为逃税手段明确列举,为司法机关今后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确切依据。通过很多明星网红逃税案件的普法教育,公众大多知道逃税罪要将税务机关追缴行为前置。税务机关追缴后,只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就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除非五年以内被税务机关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税务机关没有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的这一明确,因此非常重要。此外,逃税罪此前只要达到一万元以上就可能涉罪,司法解释将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提高到了十万元。


事实上,在所有涉税犯罪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虚开发票罪两个罪名合计要占91.9%,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更是占比高达80%。此次司法解释明确,“为虚增业绩、融资、贷款等不以骗抵税款为目的,没有因抵扣造成税款被骗损失的,不以本罪论处。”这大大限缩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适用范围。打击的对象仅限于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的核心功能而进行虚开的行为,防止轻罪重判,既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也符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精神。


涉税犯罪在经济犯罪案件中占比较高,固然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但也有可能是因为税务相对专业,纳税人可能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犯罪。要减少、防范涉税犯罪,一方面要继续立足于“打”,通过严厉打击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惩处,促使市场主体不敢以身试法;另一方面也要更多立足于“治”,在制度上、监管上下功夫,做到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并重,“抓前端、治未病”,使得市场主体不能以身试法。期待司法解释的发布,能在依法打击涉税犯罪的同时,也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合规意识,引导市场主体养成良好纳税自觉。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数字人主播月入20万?要警惕“财富密码”陷阱|九派时评
02
  以旧换新行动开启数万亿内需大市场丨九派时评
03
  愿武汉赏樱专线,延续这可贵的花期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木姗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